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
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开发培养幼儿期思维能力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泛关注。以下分享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
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1
一、动作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自我,必须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手的活动才能实现。——玛利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博士经研究发现,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0~3岁。
运动能力,尤其是精细运动能力,是人类最初的智能形式,而精细运动能力的最佳的培养和开发时机同样也要从0岁开始。
孩子动作发展敏感期主要在0-4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大肢体动作发展和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婴幼儿身体发展的基本阶段:
1、头部
头部动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抬头。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婴儿第1个月便能在俯卧时抬头,到5个月才能在仰卧时抬头;当抱成坐的位置时,4~6个月间头部会直立。
2、躯干部
婴幼儿躯干部动作主要有翻身、坐、大小便控制等。婴幼儿生后2个月能左右转动身体,由侧卧转为仰卧,满4个月时能由仰卧转为侧卧,到6个月时可完全翻转。
婴儿需到神经系统分化到相当程度才能实现大小便控制,通常到15~16个月后能控制小便,而真正能控制大便是在2岁。
3、臂和手
6~7个月时,能伸臂拿取东西;到1岁时,没有臂的胡乱动作而能拾起小的东西。
最初手和手臂的活动都是不随意的,只有到6~7个月后建立了手眼动作协调的联系,才能成为有目的的、随意的动作。
4、腿部
约在出生2周末,婴幼儿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体转动,以后双脚可以不和身体一起运动。在学会翻身和坐起后,他开始学习爬行。
二、语言发展特点
蒙台梭利博士说:“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基础,大部分在婴儿期就已经建立。”
语言发展也有关键期,错过了语言发展的黄金关键期,遗憾终生。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首先烙印在婴儿潜意识里的是单个的音符,这是语言的基本部分,我们可能会称之为字母,然后是音节,随后则是单词。
儿童先学习发音,再学习音节,完全遵循语言学习的渐进方式。儿童随后开始学习单词,最后学习语法。
婴儿会在4个月时开始注意到人说话的声音,并且对这个深深吸引他的声音-“嘴”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发现是嘴和嘴唇的运动产生了语言,婴儿会对嘴唇的动作仔细观察并模仿。
经过2个月的细致观察后,孩子可以开始发一些单音节的声音。
到6个月的时候,我们会在某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听到孩子说“爸爸,妈妈”。
随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只能说这个两词儿,但我们必须记住,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
他已经脱离了那种潜意识学习的时期。这个小大人已经不再像一个机器了,他可以随意使用语言的技能了。
1岁大时,儿童开始有意识地说话了。他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咿呀学语的状态,但他现在说的东西已经有一定的目的性了。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2岁左右是幼儿词汇的“爆发期”。
2岁时,儿童已经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能够使用不同时态和语态的动词,包括连词。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也已经能够使用长句和分句了。
这个时候,完全具有了语言能力的儿童现在已经开始不停地说话了。
2岁是人类心理类型的一个分水岭。2岁时开始了一个语言组织的时期。
语言在这一时期还继续发展,发展的方式已经不是那种爆发式的了,而是一种鲜活的、自然的方式了。
第二阶段一直发展到5-6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学习很多新的单词,并且逐步完善了自己所用的句型。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两岁半的儿童具有二三百的词汇量,但到6岁时他已经能够使用数千个词汇了。
这些都是在没有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发生,是一个自然吸收的过程,这就是蒙台梭利博士所提及到的吸收性心智。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并不是主角,儿童自己才是主角。在生命重要的前三年,婴幼儿最需要的就是成人正确的帮助。
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障碍,让他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2
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出生一个月:
在新生儿的多个反射中都可以找到言语和语言发展的起始,包括当婴儿的牙龈受到摩擦时出现的咬-放行为、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此外,新生儿通过许多其他方式进行直接和间接交流。
大哭大闹是这个阶段主要的交流形式。
● 当听到很大的噪音时,会眨眼、移动、停止动作、四下环顾或表现出惊跳反应。
● 对特定的声音表现出偏好,比如音乐和人声,在这些声音下能恢复平静或保持安静。
● 转动头部试图寻找人声或其他声音的方位。
● 除了哭之外,偶尔发出其他声音。
二、1-4个月
“哭”仍然是婴儿沟通和获取成人注意力的主要方式,但是更复杂的沟通技能开始出现。婴儿很快就会发现模仿别人的语音和姿势有很大的乐趣。婴儿咿呀学语通常出现在两个月左右,代表着婴儿在获取语言以及与他人互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能够对声音(比如人声、摇铃声或门铃)做出反应(停止抽泣,表现出惊吓)。随后,会通过转头和看向声音的方向寻找声源。
● 能够协调发声、注视和身体运动,与父母或照料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能够跟随和主导以保持交流继续。
● 当成人对婴儿说话或微笑时,婴儿能够咿呀学语或者发出咕咕的声音;即使婴儿失聪,也会开始咿呀学语。
● 使用单元音(ah, eh, uh)发出咕咕的声音;也会模仿自己的声音以及别人发出的元音。
● 能够大声笑。
三、4-8个月
能够识别经常听到的声音,识别母语的所有音素。他们总是不停地“说话”,发出的元音和辅音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
● 对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要求(比如“过来”“吃饭”“挥手再见”)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 模仿一些非言语的声音,比如咳嗽、弹舌和咂嘴的声音。
● 能够发出全部元音和一些辅音:r、s、z、th和w。
● 对他人不同语调的声音,比如生气、玩笑、悲伤,做出不同的回应。
● 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高兴、满意和愤怒。
● 与玩具“交谈”。
● 咿咿呀呀,重复一系列同样的音节:ba,ba,ba。
● 对噪音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吸尘器响声、电话铃声或狗叫声;可能会哭、啜泣、从父母或照料者那儿寻求安慰。
四、8-12个月
在8~12个月期间,婴儿要为两个重大的发展事件做准备——走路和说话。咿呀学语,开始通过说话主动发起社会交往;能够使用手势来交流,能玩手势游戏;被要求时,能使用一些社交手势。
● 有意地咿咿呀呀或叽里咕噜地说话发起社会交往;可能会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大喊大叫,听听别人的反应,如果没有回应会再次大喊。
● 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
● 当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会寻找声音的来源。
● 会模糊不清地说“ma ma ma ma”和“ba ba ba”这样的句子;随后会说混杂语(许多语言共有的音节和发音,发出类似语言的音调)。
● 在被要求时,会挥手再见、拍手。
● 会说“da-da”和“ma-ma”。
● 模仿和自己已经学会的类似的声音;也会模仿机动车噪音、弹舌、咂嘴和咳嗽的声音。
● 喜欢押韵诗和简单歌曲;伴着音乐发声和跳舞。
● 如果提出要求时配合恰当的手势,婴儿会把玩具或物品递给成人。
五、1岁
开始说话和行动,只有在必须吃饭和睡觉时才停下来。会说单个词;能够理解名字的象征意义,语言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学会很多新单词,富有表达性的词汇量迅速增加;能够使用更多复杂的手势。
● 创造很多混杂语[将词语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变成类似言语(语调曲折变化)的模式]。
● 使用一个词语传达完整的想法[单字语];具体含义则取决于语调(“我”可能用于要求更多的饼干或者想要自己吃饭)。随后,学步儿开始使用两个词的短语来表达完整的想法[电报语](“更多饼干”“爸爸再见”)。
● 遵循简单的指令(“给爸爸茶杯”)。
● 在被要求时,能指出熟悉的人、动物和玩具。
● 如果有人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学步儿能够理解并辨别三个身体部位[接受性语言][“告诉我你的鼻子(脚趾、耳朵)在哪儿”]。
● 能够通过说出名称表明一些想要的物品和活动(“再见”“饼干”“故事”“毛毯”);言语要求常常伴随着迫切的手势。
● 对简单的问题能够回答“是”或者“不”,并伴随有相应的头部动作。
● 在这一阶段,有25%~50%的语言表达是可理解的。
● 应要求能够找到熟悉的物品(如果儿童知道物品的位置)。
● 能够使用5~50个词语[表达性语言];这些词语一般是熟悉物品的名称(动物、食物和玩具等)。
● 使用手势,例如用手指或拉,来引导成人的注意力。
● 喜欢押韵诗和歌曲;尝试参与进来;跟着节奏跳舞和唱歌。
● 似乎知道互相交谈需要有互惠式(你来我往)回应;进行一些发声的话轮转换,例如发出并模仿声音。
六、2岁
说出第一个句子;使用更多的手势,能够说出更多事物的名字;理解能力突然提高;能够使用许多两个词的短语,不再是呀呀学语,开始想要对话。
● 如果得到允许,可以用手指书、发出相应的声音、翻页等方式参与进来,会非常喜欢听别人读书。
● 意识到语言能够有效地令他人对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做出回应。能够提出简单的请求(“还要饼干?”);拒绝成人的要求(“不!”)。
● 能够使用50~300个词语;词汇量持续增加。
● 违反语言编码;也就是说,2岁儿童的大多数语言对自己来说有意义,但对成人来说往往并非如此(维果斯基的“自我对话”)。
● 对语言的理解远远超过口头表达能力;大多数2岁儿童的接受性语言远远超过他们的表达性语言。
● 能够说出由3~4个词语组成的句子;使用常规的词序组成更加完整的句子。
● 将自己称为“我”,而不是叫自己的名字(“我走了再见”);能够毫无困难地表达“我的”。
● 通过添加“不”等否定词来表达否定陈述(“不牛奶”“不洗澡”)。
● 会重复地问“那是什么?”
● 能使用一些复数表达,但有时会出错[“看那些鹅(gooses)”];经常过度概括语法规则。讨论非当前出现的物品或事件,例如“我们刚才看见鸭子了。”(这是认知和语言方面的双重进步。)
● 偶尔会出现口吃或其他常见的言语障碍。
● 所说的话中有65%~70%的内容是可理解的。
七、三岁
几乎每天都学新单词,能说出近1000个单词;理解能力更强;使用越来越多的言语形式,使用常用的社交用用语;说话经常出现语法错误。
● 谈论不在场的物品、事件或人物:“杰里家的院子里有一个游泳池。”
● 谈论别人的行为:“爸爸正在割草。”
● 为刚刚说过的话补充信息:“是的,接着他又把它抢回来了。”
● 恰当地回答简单的问题。
● 问很多问题,尤其是关于物品和人物的位置和身份的问题。
● 使用越来越多的言语形式使对话继续进行:“为什么我不能做?”“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 要求他人关注自己或环境中的物品、事件:“看我的直升机飞起来了。”
● 驱使他人行动:“咱们从水上跳过去吧。你先来。”
● 使用常用的社交用语:“你好”“再见”“请”“走吧”。
● 评论物品和正在进行的事件:“那儿有个房子”“拖拉机拉着一条船”。
● 词汇量越来越丰富;现在大约能掌握300~ 1 000个单词。
● 背诵童谣,唱歌。
● 大多数时间使用的语言都是可理解的。
● 说出组合的名词短语:“大棕狗”。
● 简单地将“不”放到名词或动词短语之前表达否定,例如“不宝宝”。
● 涉及熟悉的物品和事件时,能回答“你在做什么?”“这是什么?”和“在哪儿?”等问题。
0至3岁语言特点及教育活动3
3-4岁幼儿思维特点是什么?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有何特点?
(1)此时儿童的各种感觉,都在迅速地完善着。3岁儿童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有何特点?思维的发展
(1)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点。此时,他们还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后想。如儿童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他也给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想象的发展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身分喂起“孩子”来。
孩子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理解
1、分析综合
这一阶段孩子的分综合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对他们而言,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的越好。父母可以给孩子排列水果,开始时只给他两种水果,要求他按照ABAB的规律排列,孩子会完成的很好。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其他品种的水果,提高排列规律的要求,尝试着让孩子来排列,逐步帮助孩子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2、比较
这一阶段孩子还不善于比较。他们比较面狭窄,先学会的是比较物体的不同处,父母可引导孩子比较家中的物体不同。如:吃饭时观察两盘不一样的菜,和孩子一起刷牙时可以问:宝宝和妈妈的牙刷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观察并比较出大和小、红 和蓝等。经过不断启发引导后,可以慢慢告诉孩子物体的相似处。如告诉宝宝:宝宝有手,爸爸妈妈也有手。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都有手指。
3、分类
这一阶段的孩子只能依靠感知进行简单的分类,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通过感知事物来学习简单的分类。例如吃饭时,让孩子分放筷子和调羹;晒洗衣袜后吸引宝宝来折叠自己的衣物。如:这是宝宝的袜子。 这是宝宝的裤子等。这样可以寓教于生活情景中。
4、理解
这一阶段孩子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进行,个别孩子甚至还依靠实际行动来理解。因此,父母可以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和行动手段来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例如让孩子分糖果,给孩子真实的糖果,让孩子先分给爸爸,同样的再分给妈妈,最后一颗糖宝宝自己拿着,是留给自己的。用同样的方法去分享给别人。实际操作有利于孩子理解分糖果的实际意义,为孩子过渡到抽象思维奠定基础。